【搞笑人物介紹】Monty Python 喜劇界的披頭四


woolito 非常喜歡 The Lonely Island 這個喜劇團體,不過今天讓我們回到 1970 年代,當時有個更出名的六人喜劇團體,叫做 Monty Python英文版 wiki),中文常有人翻做蒙提派森,跟 The Lonely Island 一樣有很多短劇,也一樣出過唱片,甚至還拍過電影,只是當時還不流行音樂錄影帶,不然也一定會插上一腳。

下面這張圖就是他們當年的模樣,後排由左至右 Graham ChapmanEric IdleTerry Gilliam;前排由左至右 Terry Jones、 John CleeseMichael Palin

↓ 1969年的 Monty Python
Monty Python 喜劇界的披頭四




↓ 2009年的 Monty Python,認得出哪個是哪個嗎?
Monty Python 2009年

從上面那張圖可以發現少了一個,因為其中 Graham Chapman 在 1989年因病去世,而正中央那位仁兄在表演中風。

Monty Python  在 1969 ~ 1974 年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演出一系列電視喜劇 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每部 30 分鐘,有四個系列總共 45 集。他們也推出了五部劇情長片,以及出版了好幾本書、好幾張唱片。這些電視短劇發想、撰寫以及演出,全都是由他們六個人所完成的。

Monty Python 的風格主要是「無意義」、「惡搞」、「動畫」是的,那時就有彩色動畫了)還有「音樂」


無意義


在短劇裡面常會看到他們做沒有意義的事情、說沒有意義的話。話不多說,直接看他們在電影 聖杯傳奇(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的經典片段(他們在1974年推出了電影)


英國國王亞瑟在尋找聖杯的過程當中,遇到了一群叫做「Knights Who Say Ni」的騎士,他們生氣會說 Ni(與倪福德的英文發音一樣),這些騎士不讓亞瑟通過,除非亞瑟給他們灌木叢 ..... 這根本豪無意義 ....。

再來,這整部中古電影裡面沒有一匹馬,演員都是假裝在騎馬一直跳,然後後面跟著一群人在用道具敲馬蹄的的聲音 ...。

ya ~ 真的超無厘頭 ....

但也不能真說他們的演出沒有意義,事實上他們的精神在於諷刺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古怪現象,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神話或童話故事,又或是嘲諷那些盲目崇拜、遵循無意義規則的人。總而言之,他們是以搞笑的手法在諷刺傳統束縛


惡搞


像上面那部 聖杯傳奇,片中惡搞了亞瑟王與圓桌武士、聖杯、格林童話內的場景、英法對抗史的背景、中世紀黑暗時代、獵巫、木馬屠城計。後來他們又拍了一部電影,叫做 萬世魔星(Life of Brian  布萊恩的一生),惡搞了耶穌基督的故事。總之他們的戲劇總是把歐洲的歷史惡搞翻了一翻 ~ 他們真的是惡搞的始祖 ..



 惡搞希特勒(根本都在亂講話)

動畫


影片裡頭,有時候會有導演想不出該怎麼繼續下去的情況,這時會搬出一段動畫來串場,有時還有一整集都是動畫的片子,而這些動畫都是由成員 Terry Gilliam(他可是知名大導演喔,後面會介紹) 所製作。

  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 開場動畫



音樂


Monty Python 的影片裡面的歌曲都非常低能無意義,有很大部分是來自於 Eric Idle 的創作。 他們不會刻意去亂改歌曲的歌詞,而是創作曲子,配上非常弱智的歌詞。例如說在上面那部 聖杯傳奇 裡面就有一段歌詞,在歌頌一個勇士叫做羅賓,他們唱著這首歌給那個勇士聽:

勇敢無畏的羅賓爵士
從卡米洛特向北前進
他不懼死亡
勇敢的羅賓爵士啊
他一點也不怕被殘忍的殺死
勇敢、勇敢、勇敢、勇敢的羅賓爵士
他一點不怕被搗成肉醬
還是雙眼被挖出
而且肘子骨折
膝蓋被劈碎
還是身子被火燒
四肢被砍掉
勇敢的羅賓爵士
他的頭被打碎
他的心臟被切掉
他的肝被割掉
他的腸子被扯掉
他的鼻子被挖掉
他的屁股被燒掉
還有他的老二 ......





另外有一首非常有名,直到現今仍耳熟能詳的歌:


唱歌的那個就是 Eric Idle。你們乍聽這歌詞好像很正面勵志,其實這首歌在 萬世魔星 裡頭是有個人被釘在十字架上快死了,然後旁邊的人唱起這首歌在嘲笑他.... XDD


真的很有梗


說真的,就算是用現代眼光來看這些古代的搞笑,實在還是會笑不攏嘴,這讓 woolito 相信真正的幽默是亙股不變的

你看他們惡搞奧運,一推 "No Sense of Direction(豪無方向感)"的人參與了這個比賽。

低能奧運會

或是一堆古希臘和古德國人 哲學家踢足球比賽。德國人都不打,而希臘人在沈思。比很久都沒人碰球,比數都是0比0,後來,因為希臘想出來了,他們最後就贏了。



還有這個也很好笑,當「只發出每個字最後一個音的人」,遇到「只發出每個字第一個音的人」以及「只發出每個字最中間的音的人」,會發生什麼事(最後超好笑的)




他們因為要演出太多不同的角色,所以聲音也很多變,有時候根本在亂叫,你們看下面的影片(看不懂沒關係,先聽聲音就好,woolito 之後會翻譯):


 

他們的電影


Flying Circus 在 1974 年停播,這是由於 Graham Chapman 不斷酗酒問題,造成了節目品質下降,導致 John Cleese 無法忍受而離去,所以 Flying Circus 也停止演出了。Graham Chapman 就是那個在 1989 年病逝的團員,可見喝酒實在傷身,事實上他在病逝之前就已經戒酒了,可是年輕時造成的傷害還是得要你提早還。

雖然電視劇停播了,可是 Monty Python 沒有停下腳步,John Cleese 仍然與大夥兒陸續拍攝了三部電影:

聖杯傳奇(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

萬世魔星(Monty Python's Life of Brian)

脫線一籮筐(Monty Python's The Meaning of Life)

這三部電影的 imdb 分數從前到後分別是 8.4、8.2、7.5,一般搞笑電影的 imdb 分數通常都是 6 分上下而已(世人還是太過於嚴肅了),他們拍的電影分數之高,甚至 聖杯傳奇 還是 imdb 分數前50名,可見大家對他們的熱愛程度。

其實,Monty Python 原本只是在英國成名,真正讓全世界認識他們,反而是 1974 年 Flying Circus 電視劇停播之後所拍攝的這三部電影,讓他們在美國大紅特紅。而在台灣,可能因為當時的風氣仍然保守,所以很少人知道他們。


成名之後


Monty Python 的成員在出名之後,分別從電視劇轉往電影、舞台劇、電影、書籍等,各自發展自己的天地。

所有成員裡頭, woolito 最喜歡的是 John Cleese,事實上非常多的智障劇本是他負責撰寫的,在演出方面,他的聲音和表情是非常清楚而且多變,woolito 在未來會多翻譯他的作品。後來在他單飛之後(1974年離開團隊),漸漸轉往美國發展,並且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叫做笨賊一籮筐( A Fish Called Wanda)的電影,讓他名氣提升了不少。近幾年比較淡出舞台,但還是有一些作品像是 粉紅豹 2 以及 007 裡面的 Q 博士這一篇文章有介紹 John Cleese 與 Monty Python 的故事

此外還有一個是在導演界堪稱傳奇的奇幻大師:Terry Gilliam,他在 Monty Python 裡頭是唯一的美國人,其實他主要是負責製作影片裡面的那些動畫,偶爾也參與了部分演出。後來他執導過很多部奇幻電影像是 奇幻城市未來總動員帕納大師的魔幻冒險,在 IMDB 的分數都很高,也獲得很多次奧斯卡提名與獎座。

至於其他成員發展得如何,可以看看這邊文章的描述。



對於喜劇的影響


根據 CNN 的這篇文章,在當時他們所做的一切,是非常極端、諷刺、荒謬、超越當下傳統,讓 BBC 電視台內部也是爭論不已,在他們之前沒有人這麼做過。這與許多帶來改變的人一樣,第一個總是特別難,但成功後帶來的影響也是特別巨大。要知道其實英國也是一個頗為傳統的社會,有很多過去留下來的包袱,他們當時做的事情違反許多世俗規則(他們竟然敢諷刺耶穌基督),卻獲得了廣大的熱愛,可以想見影響之巨大,CNN 將他們比喻為「喜劇界的披頭四」

若從喜劇的角度來看,CNN 也說包含 週末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南方四賤客(South Park)都深受其影響,其中辛普森裡面的故事有改編自 聖杯傳奇 的橋段,而南方四賤客風格的靈感來自於 Terry Gilliam(那個大導演) 所製作的剪紙動畫。

woolito 覺得幾乎所有以諷刺或是無厘頭為風格的喜劇,或多或少都是由於 Monty Python 首開先例所帶來的影響。

Monty Python 成員於 2009 年重逢

介紹了滿多 Monty Python 的故事,但 woolito 最希望的是能夠讓大家多看一些他們的演出,可是 google 了好一陣子,真的找不到這些短劇的中文翻譯版本,所以之後打算有時間要多翻譯他們的作品! 重點是希望能夠讓大家在忙碌之餘的放鬆時刻,看一些能夠令人發笑的內容,一個眾所皆知的道理:多笑有益健康

今天 woolito 的人物介紹就到這邊,掰~

留留言唷!